汉武帝灭掉南越国以后,于公元前111年在岭南设立九郡,今天的广西地区大部分属于其中的苍梧郡、郁林郡、合浦郡。此后,汉朝在九郡之上设立交趾刺史部(后改称交州刺史部)管辖岭南。直至公元210年,交州刺史部治所在苍梧郡的广信县,即今天的梧州。至东汉末年,交州刺史部被分为交州刺史部和广州刺史部。这是岭南分治的开始,也是广州之名的开始。
岭南九郡
唐朝初期,岭南置于岭南道的管辖之下。唐懿宗咸通三年(862年),岭南道被拆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。岭南西道的设立,是广西作为一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的开始。岭南西道治今南宁,这是南宁做为广西省会之始。
宋朝初期在岭南设立广南道。宋太宗至道三年(997年),废道改路,在岭南设立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,广西地区为广南西路,简称广西路,“广西”之名称由此开始。
广南西路
元朝初期,广西地区归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管辖。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),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,简称广西省,为广西建省之始。明朝称广西宣承布政使司,清朝改为广西省,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因之。
中华民国广西省
1958年3月5日,撤销广西省,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。从1978年开始,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纪念日改为12月11日。
综上所述,广西为什么叫“广西”,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:一是唐懿宗咸通三年(862年),设立岭南西道,这是“广西”的“西”字首次出现,也是广西作为一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的开始;宋太宗至道三年(997年),设立广南西路,简称广西路,“广西”之名称由此开始;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),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,简称广西省,为广西建省之始。
问题的关键是:“广南西路”之名称从何而来?有学者称,民国《广西通志稿·郡县沿革》云:“广者,指广信言之也。”广西地处岭南西部,故唐朝设置岭南西道。宋朝取汉朝苍梧郡广信县的“广”字和岭南西道的“西”字设置广南西路,简称广西路。
清朝蒙起鹏撰写的《广西通志稿·地理篇》,考证广西得名之由来,引用了经学家江藩的如下论述:
“广东、广西,舆地诸书不言得名之义,或云粤东在湖广之东,粤西在湖广之西,故名广东、广西,无明之可证。窃谓广者,指广信言之也。司马彪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‘苍梧郡广信。刘昭注:汉官曰:刺史治’。县名广信者,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,是可以知交州刺史治广信县矣。至孙吴黄武七年,割南海、苍梧、郁林、高凉四郡立广州;交趾、日南、九真、合浦四郡为交州。俄复旧。永安七年又立交广二州,广州之名始于此。所以名广州者,因刺史治在广信,乃取县名之一字以为州名耳。迨及宋时分广东路、广西路,于是有广东广西之名矣。元明本朝因之。”
这就是今天流传最广的说法:宋朝设立“广南东路”(简称广东路)和“广南西路”(简称广西路),是以汉代的苍梧郡广信县为分界,广信以东谓之广东,广信以西谓之广西。至于汉朝之广信县位于今天的哪里,有梧州市区和广东封开县两种说法,广西人多持“梧州说”,广东人多持“封开说”。笔者将另文探讨。
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可靠:其一,“广南东路”和“广南西路”是从宋朝初年的“广南道“演变而来,难道”广南道“是指”广信之南”?看看宋朝初年“广南道”的管辖范围,就知道“广南道”并不是在“广信之南”;其二,有唐一代,岭南地区开始是“岭南道”,后来是“岭南东道”和“岭南西道”,到宋朝时,汉朝之广信县已经消失了几百年,是否还有人将之作为“广南道”名称之由来?所以,“广南西路”(简称广西路)名称来自“广南道”是肯定的,但“广南道”的名称来自广信县则存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